“吉个斯 当年99年的时候和鲁尼的两翼齐飞打败了拜仁 我至尽还记得”,若干年前,一位自称“巴萨☆足球专家”的球迷在聊天群中的留言,成就了网络时代以来最有名的一条足球梗。
两个显而易见的错别字,一处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实性错误,短短的一句话槽点满满,显得荒诞而滑稽。
作者在自吹自擂中制造出的喜剧感与“足球专家”的身份形成了巨大反差,如皇帝的新衣般暴露在了世人面前,让人在意犹未尽的调侃中陷入了沉思。那么,问题来了,99年欧冠中与吉格斯担当两翼的球员到底是谁?作为见证晚辈成长的传奇巨星,吉格斯到底有没有和鲁尼两翼齐飞过?
1998/99赛季的欧冠决赛可谓是欧冠战史中的经典,比赛的进程充满了戏剧性。
曼联在长达84分钟的时间内处于0-1落后的状态,就当所有人都认为拜仁慕尼黑将笑到最后的时候,贝克汉姆、谢林汉姆和索尔斯克亚联手创造了神奇三分钟,以不可思议的方式促成了红魔的三冠王伟业,铸就了诠释足球魅力的完美桥段。
对于见证了诺坎普之夜的人们来说,曼联的逆袭过程太过刺激而梦幻,时过境迁后回想起来依然是令人激动不已。
或许就是因为电影桥段般的神奇三分钟带来的感官刺激太大,“巴萨※足球专家”产生了吉格斯与鲁尼两翼齐飞的错觉,用颤抖的双手在网上留下了充斥着错别字的滑稽意识流诳语。
(图)99年欧冠决赛,斯科尔斯和基恩缺阵,贝克汉姆移镇中路,布鲁姆奎斯特与吉格斯两翼齐飞。
1998/99赛季,吉格斯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巅峰,那时的鲁尼只有14岁,还在埃弗顿的青训系统中担任学徒,两人完全是处于截然不同的平行世界中。
当然,“专家”的言论也不是一错到底的,曼联在诺坎普之夜的首发阵容中确实有一位姓名神似“鲁尼”的球员,即挪威中卫约翰森(Ronny Johnsen)。
(图)1999年的鲁尼只有14岁,5年后才代表曼联完成欧冠首秀,他在对阵费内巴切时上演帽子戏法。
不过,中国媒体一般叫他“罗尼”,有别于后来大红大紫的韦恩-鲁尼(Wayne Rooney)。
比赛的第6分钟,罗尼-约翰森在禁区前沿放倒了扬克尔,巴斯勒利用这次直接任意球机会打破僵局,“鲁尼”的这次主动抢戏似乎又进一步加深了“专家”对这段历史的误解。
“两翼齐飞”是足球比赛常用战术之一,即由两名边前卫/边锋主导进攻,充分利用场地宽度和纵深打击对手。90年代的曼联主打442阵型,弗格森的球队擅长以猛烈的战斗风格打击对手,两翼齐飞是达成这一战术效果的关键。
红色帝国时代的曼联群星闪耀,那条风驰电掣的右路上曾有过无数响亮的名字,但左路始终都是吉格斯。
弗格森时代的红魔拿下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冠军,在内外两条战线上都创造了辉煌无比的战绩,能够在这样一支常胜之师中始终把持主力位置,吉格斯的能力可见一斑。
(图)吉格斯改变了当时英超边后卫的防守方法。吉格斯速度极快且球路飘忽,早前的边后卫通常是面对进攻球员进行防守,而在吉格斯出道后,一些边后卫会背对着进攻球员防守,这样即使被过,还能封堵他的传中。
长期埋伏在双前锋身后,吉格斯不像现在的边锋一样能够频繁攻击球门,他在职业生涯前期的主要任务是突进和爆破。较之另一侧擅长弧线球传中的贝克汉姆,吉格斯的传中水准不遑多让,在高速行进中完成突破后迅速送出传中是他的招牌动作。
为了延长职业生涯,吉格斯做出了很多努力,他一方面苦练瑜伽保持身材,一方面就是(从2002/03赛季开始)逐渐转型改打中场。
2005/06赛季前期,吉格斯遭肘击颧骨骨折,伤愈复出后便彻底扎根中场,此后便鲜有以左边锋首发的经历了。中场吉格斯依靠出众的视野、控球和节奏变化能力掌控战局,具体到打法上有点时下流行的“边中场”痕迹。
2004年夏窗,鲁尼以2700万英镑的身价落户梦剧场,成为了第二代红小鬼的领军人物。
在鲁尼披上红衫之前,一年前登陆英超的C罗已经被弗格森钦点为重点培养对象,爵爷一方面在战术部署方面给予其倾斜,一方面安排吉格斯担任“助教”开小灶打磨小小罗。
在此后几个赛季中,C罗始终占据着一条边路,鲁尼更多地出任前锋,吉格斯与鲁尼的互动很多,但显然不是“两翼齐飞”。
2006/07赛季与AC米兰的两回合较量成为弗格森执教生涯的重要拐点,失败的苦涩刺激爵爷继续对冠军阵容进行改造,他先是推出了以费迪南德&维迪奇、斯科尔斯&卡里克、C罗&鲁尼为轴心的三线双支点阵型架构,后又用现代化的433体系取代传统442,曼联前场的流动性和侵略性大为改观。
在这个过程中,鲁尼尝试了前场多个位置,吉格斯也逐渐适应了左侧“边中场”角色,两名战术执行力极强的老派英伦球员将红魔推向了新时代。
2007年夏窗,特维斯加盟曼联,弗格森推出一个看起来接近于无锋的433阵型,前场三叉戟“疯跑流”打法。
C罗、鲁尼和特维斯的威力极强,他们的打法既有共通点,各自又有突出优势,这个组合在场上没有绝对的位置限制,三名球员都可以完成拉边、回撤和突前任务,执行压迫和反抢时亦是不遗余力,这种一人拿球三线并进快速穿插的打法带来了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在效力曼联的六个赛季中,C罗的位置不断向前,最终由“中场”变成了边锋和中锋。当C罗主宰梦剧场的时候,鲁尼只能担任他的僚机,在相对被动的情况下不断调整着角色和打法。
当鲁尼来到右边路持球时,C罗和特维斯会向他靠拢,形成一个局部的三角传递网络,另一侧放空的边路由左中场吉格斯填补,形成一个短暂的“两翼齐飞”格局。在一般的433体系中,进攻型中场很难起到边锋的作用,吉格斯则完全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图)在左中场和左边锋之间切换,吉格斯是优秀的边中场,在他这次传中时,鲁尼从右翼切入禁区抢点。
(图)在433的架构内,吉格斯与鲁尼多次在左路完成配合,鲜有两翼齐飞的经历。
一是因为三叉戟虽然在进行着无位置轮转,但在边路活动最频繁的还是C罗,其次是特维斯,鲁尼更多地是留在中路压制防线,偶尔拉边也是偏向于到左路活动,与吉格斯在同一侧完成纵向传跑配合;
二是因为三叉戟的进攻速度太快,后排球员很难跟上他们的节奏;三就是哈格里夫斯在这个赛季中保持了难得的健康,吉格斯的出场时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缩。
在与贝尔巴托夫、哈维尔-埃尔南德斯和维尔贝克搭档期间,鲁尼获得了较高的战术自由度,形同于内锋。在连续遭遇伤病打击后,过早参与高强度职业比赛的鲁尼出现了“早衰”的迹象,不仅难以在边路制造威胁,来到中路后也只能靠后。
2011/12赛季,鲁尼开始逐渐向中场转型,场均传球数接近于50次,在队内仅次于卡里克,他的数据固然华丽,但为球队做出的牺牲也是不容低估。
吉格斯作为中场的优势体现在持球推进和串联组织上,防守能力也在水准之上,鲁尼在这方面则要差了一些,他的脚下技术(停球失误较多)饱受诟病,防守位置感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英式教头莫耶斯尚能包容鲁尼的短板,来自大陆的教头就没那么好说话了。范加尔上任后力主引进法尔考,在构建“大圈战术”时把鲁尼推上单箭头位置,将肋锋费莱尼用作真正的支点。
“不是中场,也不是内锋,鲁尼的位置就是前锋”,穆里尼奥一上任就打断了鲁尼的“后撤”计划,摁下了他的离队按钮。
作为两代红小鬼的领军人物,吉格斯与鲁尼并肩作战近十年,前者的职业生涯伴随着无数的赞美和荣誉,后者同样贡献巨大却承受了很多批评与指责,他的伟大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愈发明晰。
吉格斯和鲁尼的身上都有新时代球员所不具备的淳朴气质和匠人作风,任劳任怨且淡泊名利。
一边是为了延长职业生涯从巅峰期就开始转型,一边是为了团队利益不惜在战术层面委曲求全,正是这种堪称榜样的职业精神,让两位原本有机会尝试“两翼齐飞”的球员错过了在边路遥相呼应的机会。
当年吉格斯边路传中准度确实不比小贝差多少,毕竟五大联赛历史助攻榜第二(第一梅西),英超历史助攻榜第一
99年,我五年级,当时读寄宿学校。我永远感谢那位半夜带我看决赛的保安大哥!!
鲁尼有啥好诟病的?!C罗在时他甘当绿叶;C罗一走他就能扛起我魔进攻大旗;范佩西来了他又甘愿牺牲自己的数据。有峰如他,夫复何求!!!